硬碟分割的觀念和應用
請 Slime 幫我加一個人數 COUNTER
版權聲明
授權 www.slime.com.tw 將本文以 HTML 形式刊載。
除非作者書面同意,否則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文之全部或部分加以轉錄,刊載。
若欲將本文全部或部分加以轉錄,刊載,請與作者聯絡。
作者保留一切權利。
準備工作
先到 http://mail.ht.net.tw/~spferng下載 SPFDISK 2000-0d+ 中文版 (Fig.1)
(Fig.1)
做一片 DOS 開機片(會常常用到,多做幾片無妨)
裡面只要有
io.sys
msdos.sys
command.com
spfdisk.exe
這四個檔案就可以了。
** 新手叮嚀 **
練習時,選項看清楚,只要你沒有按確定,
程式是不會把資料寫入硬碟的。
就算你不小心按了確定,程式也會要求備份,
有事沒事多備份,是不會有壞處的。
基本操作:
用開機片開機,執行 spfdisk.exe。選擇 硬碟分割工具。(fig.2)
(fig.2)
要不要使用 FAT32 ?按 Y回答要使用 (fig.3)
(fig.3)
進入下面的畫面(fig.4)
(fig.4)
現在講解一些稍後會用到的名詞和觀念。
何謂 CHS 值 ?
C -- Cluster -- 磁柱
H -- Head -- 磁頭
S -- Sector -- 磁區
一般硬碟都會由 BIOS 經過特殊的演算,把硬碟內的真實位址轉換成為 CHS 表示法。
而一個磁區的容量為 512 bytes ;所以一個硬碟的容量為 C * H * S * 512 bytes 。
以下舉例,使各位容易瞭解,請參照圖四 。
這個硬碟的大小為 2651 * 240 * 63 *512 = 20522557440 bytes ,
實際容量約為 20522557440 / 1024 / 1024 / 1024 = 19.11 GB。
這也就是市面上所謂的 20 GB 硬碟。
這個硬碟一共有 2651 個磁柱 , 編號為 0 - 2650;
有 240 個磁柱 , 編號為 0 - 239;
有 63 個磁柱 , 編號為 1 - 63。
往後所說的位址皆是 以 CHS 表示法。 ( C, H, S )
由頭到尾依序表示為:
(0,0,1) ( 0,0,2) .......... (0,0,63)
(0,1,1) (0,1,2) .......... (0,1,63)
(0,2,1) (0,2,2) 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(0,239,63)
(1,0,1)................( 2650 , 239 , 63)
**註** 並不是市面上買到的 20 GB硬碟都一樣大 ,其大小多多少少會不樣,端視 CHS 值而定。
何謂 MBR ?
每個硬碟 (0.0.1) 開始到 ( 0,1,0 ) 之前的地方稱為 Master Boot Record (MBR)
這個硬碟 的 MBR 為 (0,0,1) 到 (0,0,63) 共 63 個 Sector 的大小。
如果有中毒或特別需要重整 MBR 的話 , 按 TAB 叫出功能表直接選擇即可。(fig.5)
(fig.5)
何謂(Partition Table )?
每顆硬碟的分割表(Partition Table ) 存於 ( 0,0,1) 的地方。
可由傾印磁區內容顯示出來。( fig.6)
(
fig.6)
圖六中紅線匡起的區域為 Partition Table。
其內容就是硬碟分割區的資料。
由圖六和圖四對照觀察。
圖六反白部分( 0B , 0B, 0F, 0C )是對應到圖四的系統 ID ( 0B , 0B, 0F, 0C )。
何謂 開機管理程式( Boot Manager) ?
安裝多個作業系統時,會由一個程式管理所有作業系統的開機。
那個程式叫做 開機管理程式( Boot Manager)。
電腦開機後,先載入 Boot Manager ,再選擇要啟動哪一種作業系統。
常見的 Boot Manager 有:
PowerQuest 的 BootMagic,
NT , OS/2 內建的 開機管理程式,
Linux 的 Linux Loader (Lilo),
OS Boot Select (OSBS),
還有等一下會介紹的 SPFDISK 啟動管理程式。
何謂 主分割(Primary)、擴充分割(Extended)和邏輯分割(Logic) ?
整個硬碟除了剛剛提過的 MBR 已經用掉了之外,其餘的空間都可以用來做分割區。
我們以切蛋糕來說明好了。這樣大家比較容易瞭解。
一整塊蛋糕最多可以切成四大塊。
其中只有一大塊能夠再切成很多小塊。
那一大塊叫做 Extended。
其他的大塊蛋糕叫做 Primary 。
而 Extended 所分出來的小塊蛋糕叫做 Logic 。
** 註** 只有 Extended 還可以再分成很多小塊的 Logic 。
, Logic 和 Primary 都不能再細分下去了。
所以圖三的硬碟我們以下圖表示:
Primary
(0,1,1) to (270,239,63) |
Primary
(271,0,1) to (541,239,63) |
Extended
(542,0,1) to (1984,239,63) |
Primary
(1985,0,1)-(2650.239,63) |
|||
Logic | Logic | Logic | Logic |
大家應該很清楚了。
我再舉幾個都是可行的例子:
Primary | Extended | Primary |
Logic |
Primary | Primary |
建立分割區 的方法。
找一個空白的未規劃區,
按下 ENTER 即可建立分割區 (fig7)
(fig.7)
調整所要的大小即可。(Fig.8)
(Fig.8)
剛剛提過 CHS 的觀念,相信這應該難不倒各位。
指定檔案系統類型:
既然硬碟都分割好了,
再來就決定要使用何種檔案系統了。
這裡我們可由 圖七 系統 ID 來進行變更。
可以使用的檔案類型有很多種。(fig.9)
(fig.9)
不同的檔案類型需要不同的程式來格式化 (Format) ,然後才可以使用。
如果你要使用的是 FAT 的類型就直接使用 快速格式化 來 format 即可。
方便省事!(fig.10)
(fig.10)
所有的分割和格式化都講解完畢,相信各位都學到不少。
小技巧:如果你只使用 95, 98 或 Me 。
建議你分割為:
Primary
C: |
Extended | ||
Logic
D: |
Logic
E: |
Logic
................. |
安裝 Win 95 or 98 or Me 在 C:
程式原始碼放在 D: ( 如各種驅動程式)
安裝新的程式在 E:\Program Files\
依照個人需要再繼續分割出 F: G: H: ........... 放資料。
把 C: 弄得越小越簡單越好。
這樣備份或重灌系統起來比較省事。
進階應用篇:
一,安裝多個作業系統的方法。
以下面的圖為例
(這個例子算蠻複雜了,很少人會一次裝那麼多種作業系統)
Primary
Win ME(FAT32) |
Primary
NT 4.0 (NTFS) |
Extended | Primary
Linux (Linux Native) |
|||
Logic
(FAT16) |
Logic
(NTFS) |
Logic
(Linux Swap) |
Logic
(FAT32) |
重點提示:
A. 某些作業系統無法在 1023 磁區之後開機。
解決方案:裝在 1023 磁區之前的 Partition 即可。
B. 某些作業系統無法在 Logic Partition 開機。
解決方案:裝在 Primary Partition 即可。
C. 作業系統的啟始程式 ( Loader) 要裝對位置。
且 Boot Manager 所指的方向要對。
如:DOS, Win 98, Win ME----------- IO.SYS
NT 4.0, NT 2000 ------------------NTLDR
Linux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LILO
D. 作業系統支不支援檔案系統。
如:NT 4.0 看不懂 FAT 32
Win ME 看不懂 Linux Native
把握重點才不會裝不起來,或裝好了而開不了機。
步驟:
A. 分割硬碟,格式化 FAT 分割區 ,安裝好 Win ME。
Primary
Win ME(FAT32) 設為啟動 |
Primary
NT 4.0 (NTFS) |
Extended | Primary
Linux (Linux Native) |
|||
Logic
(FAT16) |
Logic
(NTFS) |
Logic
(Linux Swap) |
Logic
(FAT32) |
B. 使用圖十之 隱藏分割 功能。(Fig.11)
(fig.11)
得到下列結果:
Primary
隱藏 |
Primary
NT 4.0 (NTFS) 設為啟動 |
Extended | Primary
隱藏 |
|||
Logic
隱藏 |
Logic
(NTFS) |
Logic
隱藏 |
Logic
隱藏 |
C. 繼續安裝 NT 4.0 ,NT Loader 裝在 Primary NTFS 中。完成後把分割區隱藏起來。
D. 以下面的狀態安裝 Linux 。 Linux Loader ( lilo ) 裝在 Linux Native 的 Super Block 中。
Primary
隱藏 |
Primary
隱藏 |
Extended | Primary
Linux (Linux Native) 設為啟動 |
|||
Logic
隱藏 |
Logic
隱藏 |
Logic
(Linux Swap) |
Logic
隱藏 |
E. 都安裝完成後把隱藏全部消除。
F. 安裝任何一種 Boot Manager至 MBR 。
由於整個硬碟其餘的空間都已經用掉了。所以我們只好把腦筋動到 MBR 身上了。
複習一下:每個硬碟 (0.0.1) 開始到 ( 0,1,0 ) 之前的地方稱為 Master Boot Record (MBR)
這個硬碟 的 MBR 為 (0,0,1) 到 (0,0,63) 共 63 個 Sector 的大小。
但其實我們只用了 Partition Table (0,0,1) 這一個 Sector 而已。
其餘 (0,0,2) 到 (0,0,63) 共 62 個 Sector 都還是空的。
當然了,我們把 Boot Manager 裝到這裡來。
** 註2 ** 要是你的 Boot Manager 突然有問題,多半是中毒了。因為開機型病毒也是藏在 MBR 。我們可以用重建 MBR 的方法解毒。(圖五)
如果無效再把 (0,0,2) 到 (0,0,63) 共 62 個 Sector 全部用手動的方式填入 00 就可以了。(Fig.12)
(Fig.12)
SPFDISK 啟動管理程式
施工中
由 SPFDISK 直接選擇 新增啟動選項(Fig.13)
(Fig.13)
選擇要由哪一部硬碟開機。(Fig.14)
(Fig.14)
選擇由哪一個分割區開機。
當然你已經安裝好作業系統了。(Fig.15)
(Fig.15)
加上說明文字。(Fig.16)
(Fig.16)
重複加入所有開機選項。
最後安裝到 MBR 中。(Fig.17)
(Fig.17)
至於什麼是 MBR ?為何要安裝到 MBR ?
前面有詳細的說明。
要如何反安裝?有兩方法。
以圖五的方式重建 MBR 或 圖十二的方式手動修改亦可。
結語:
相信大家都對硬碟分割有了基本的觀念。有了台灣人自己寫的 SPFDISK ,
PowerQuest 的 BootMagic 和 PartitionMagic 都可以丟掉了。
最後感謝馮緒平先生的努力。使我們有好的軟體可用。